尋人記有感
April 19, 2021
早前電視台播放了一連十輯的尋人記,其中一輯講述關於余婉薇和余婉芬兩姊妹。婉薇是一位老師,婉芬是家中最小的妹妹,她患有唐氏綜合症。
因為九七問題,余氏全家在三十年前準備全家申請到移民美國,但因為妹妹婉芬患上唐氏綜合症,身體狀況不理想,有很多疾病,她在美國買不到醫療保險。姊姊婉薇和一家人一起商量,希望接婉芬到美國共同照顧她。豈料她的建議遭到其他兄弟姊妹的一致否決,結果婉薇傷心得大哭起來:「我從來都不會哭的」婉薇說。於是她決定放棄美國的綠卡,回流返香港繼續照顧婉芬。
姊姊風雨不改每個周末接妹妹回家,大家一起包餃子,閒話家常,令妹妹感到家人的溫暖。
「我不覺得自己偉大,我只是盡自己的本分!」婉薇淡然地說。三十年過後,年屆七十三歲的姊姊無半點後悔。節目尾聲,妹妹在宿舍門口,指著方東昇送給她兩姊妹的相片,婉芬用手指指著姊姊和自己。
方東昇和他的同事在訪問的過程中不慍不火、不煽情、不狂追猛打,淡淡的愛,隨著平凡又不平凡的真實故事娓娓道來,感動著每一個觀眾的心。
我猛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,那時我還在葵涌醫院工作,探訪麗景區一間弱智人士宿舍。那時我看到一個床位很特別,床頭掛著公仔,牆壁貼著一些家庭相片。
「這個囡囡以前很多情緒行為問題的,很多時候很不合作。但自從半年前她的姐姐找到她,開始定時探望她,買一些她喜歡的食物給她,時不時帶她出外吃飯。囡囡整個人改變了:她變得情緒穩定,態度合作,每天的刷牙洗面也自動自覺去做,再沒有出現很大的情緒行為失控!
「我們之前怎樣努力也沒有用,原來囡囡需要的,是家人的愛!」社工說。
這兩個真實故事,並不轟轟烈烈,但它們説出了什麼是愛!
「我的弟兄們,如果有人說自己有信仰,但卻沒有行為,這有什麼好處呢?難道這種信仰能救他嗎?」雅各書2:14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哥林多前書:13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