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談病識感
Keith Lam • February 20, 2020
縱觀醫學的各種不同專科,再沒有精神科比其他專科更為充滿弔詭了!因為很多患者都不意識到,自己已經生病了!
例如患上思覺失調,最具挑戰性的部分,就是患者@缺乏病識感」(insight)。
弔詭的是:缺乏病識感是思覺失調的一個病徴,也是令患者沒辦法接受到有效治療的一個障礙。
說實話,我真是想不到有另外的身體疾病,病徴有著這樣「咒詛性」的後果。
在世界衛生組織(WHO)著名的思覺失調中的硏究亦顯示:有60%以上的思覺失調患者呈現中或重度的「缺乏病識感」。
在臨床上,缺乏病識感的現象,往往不是一種全或無的狀態(all or none),它常常是一個連續體(continuum):換言之,病人有不同程度的「缺乏病識感」。完全的病識感,就是指「患者知道自己生病,也願意配合就醫」。
此外,病識感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詞,它牽涉到有關疾病經驗:例如知道自己所經驗的是病徴;以及對醫療認識:例如明白為何要治療,治療的重要性等不同的範圍。
最後,我想要強調,沒有病識感,不等同於患者對疾病,因為不夠了解疾病本身,而導致的諱疾忌醫。另外,精神疾病的「被汚名化」stigmatization ,也是令患者不肯接受自己的真實情況。
要令病人增加「病識感」,社會上對大眾精神疾病的教育和「去汚名化」(destigmatization )是刻不容緩的。不過無論如何,醫護人員若果能夠對患者展現多一點的同理心,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,再透過這關係來進行多點的健康教育,令患者能循序漸進地明白接受自己的情況。這個過程是充滿挑戰和極之需要耐性的。最後,若患者能明白和接受適切治療的重要性,那麼病人康復和預後,也就更為正面理想了。